宝宝口腔内有些白色薄膜,原以为是奶垢,却发现抹不掉?那可能是「鹅口疮」。
鹅口疮是口腔内的真菌感染,常见于初生婴儿和幼童,大部份是因为出生时经过妈妈的阴道受念珠菌感染。鹅口疮常见于两个月以下的婴儿,大约每20个初生婴儿便有一个患上,但也有些月龄较大的宝宝感染鹅口疮。
鹅口疮特征
口腔内、嘴唇、舌头上布满白色薄膜,看起来像凝乳,不能轻易拭走。
若大力拭走薄膜的话,会看到底下柔嫩且泛红的牙肉,且有机会出血。
有些宝宝会因长鹅口疮而烦躁哭闹、胃口不佳,有些则没明显不适,父母需要检查宝宝口腔才会发现。
如果白色薄膜只在舌头上且容易抹走,那应该是残余奶迹而不是鹅口疮。
治疗鹅口疮
鹅口疮通常无害,且在数周内自行痊愈,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。但若宝宝看起来非常不舒服,便应前去看医生,医生会处方抗菌药水。
为免鹅口疮复发,爸妈应将奶樽、奶嘴等常放进宝宝嘴里的物品彻底消毒或更换新品。母乳妈妈则需咨询医生,用药膏涂抹乳头,避免与宝宝互相感染。